◎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
文:劉雷雷 初到河內的旅人常會對咖啡館菜單上的「蛋咖啡」感到好奇。
Photo Credit: Ashish Sharma疫情令數以萬計的印度農民工失去工作,他們無法負擔城市裡高昂的租金和生活成本,唯有帶包袱返鄉。為免疫情將脆弱的醫療系統拖垮,多國都採取強硬防疫措施,禁止市民在街上停留,小商販生意大幅下滑,旅遊業從業員的生意更跌至零。
" />
疫情突顯出貧富懸殊帶來的社會問題,由香港、印度以至非洲,基層勞工均是最弱勢的一群。Photo Credit: Petterik Wiggers / 樂施會多個非洲國家的農牧業原本已飽受蝗蟲問題困擾,現更遭疫情重擊。」國際樂施會早前發表報告,促請國際社會盡快為貧窮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否則每日生活費少於5.5美元的貧窮人口將會增加5億,至接近40億人。非洲有超過12億人口,當中近八成半的勞動人口是從事非正式工作,即從事合法經濟活動,卻未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勞動者,大部分是臨時工或自僱人士,包括在流動市集賣菜的婦女、專門接待外國遊客的導遊,亦有以日薪形式獲聘的家政工。不少排隊的人已經兩天沒有進食,但仍要步行多數百公里才回到家中。
Photo Credit: 陳敏婷 / 樂施會阿芳(右)一家五口住在深水埗的劏房單位。一直以來,企業為節省成本和保持營運彈性,都傾向以短期合約方式聘用農民工,公司毋須為被裁的員工提供遣散賠償。對此黃捷以粉專發文:「一個好的政治工作者,看的是能力而不是性傾向」留言多為打氣,一則「女女配,沒鳥用,久了心理會有問題」的留言並有他網友回應「總比沒腦用的好~不只心理本身有問題,還會危害社會」[14]。
妳才污名化同志朋友吧?」甚至藉機發洩「報應啦。有壓迫就有反抗 既然常規是建構的,就並非壓制,而有協商可能。在數位時代的親密關係,變成「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發聲」的共同編輯。東出昌大出軌風波,沈寂四個月便端出新作,台媒一句「好男人形象破產」便話鋒一轉「不過,下個月又有新劇推出」聚焦於劇情介紹[3],至於同為演員的唐田英里佳杳無音訊,「作為一位德行有虧的女演員能否重新開始工作就另當別論了」[4],相同行為卻有不同德性虧損?來自異性戀常規對男女性角色的二元差別建構。
」[11],網友們朝聖推,加上本人正面反駁劈腿說,成功帶出修正新聞[12]。主流親密關係的改變 作家張娟芬1999年形容家庭領域的父權模式有別於公領域,是種「人盯人式的父權」。
" />
當炎亞綸與前男友的私照對話流出,報導忽略分手暴力聚焦情史,「當時就傳出炎亞綸對汪東城別有用意,但是奈何汪東城性取向正常」並獵奇地說「對於炎亞綸同性戀一事,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9],留言多隨媒體解讀如「愛在菊花盛開時」、「原來是亞倫姐,以前都叫錯了」[10] 然而同時,也有人翻起炎亞綸兩年前舊文,當時被記者揣測是gay的他說「就是有你們這種利用同志議題炒話題,讓多少人覺得倍受歧視,好像是多麼丟臉的事,正因為這樣,更要爭取平權。原本屬於當事人的感情紛爭成為網媒、當事人、網友「共同編輯」的感情腳本。Johnny Depp和Amber Heard的家暴紛爭,聲援女方的風向因一篇報導風雲變色為 #JusticeForJohnnyDepp(還強尼戴普一個公道)。黃捷的被劈腿爆料新聞裡,當事人第一時間表示不希望關注導向污名化同志,網媒小編表示「祝妳找到對的人~#劈腿 #同志 #汙名化」,仍有誤用污名化的留言如「單純就覺得妳很亂而已啊。
謝和弦和Keanna互控呼麻及劈腿,謝攻擊「如果妳缺錢,可以像以前一樣,去做高級飯局,陪有錢男人談心」[6],對此Keanna直接轉移戰場,表示「這七年多來,除了工作,其他時間,我都在高壓的狀態下時時刻刻觀察注意著你,所以什麼是陪伴?」[7] 訴諸陪伴的配偶及自力救濟的受暴婦女,這些角色符合主流腳本,因此順利帶起風向,促成雙方位置置換,原為「謝和弦老婆」的Keanna擴展事業領域,instagram追蹤人數超越謝,成為對抗劣質關係的精神指標。佐佐木希遭劈腿風波裡,當事人選擇原諒,網媒便捕風捉影道她爸爸在她12歲時離世,「不少網友認為佐佐木希會這麼委屈求全,可能也跟童年這段經歷有關,所以才不願意讓小孩沒有爸爸」[8],眾人努力塑造符合常規的說法,為的是給自己一個解釋,同時顯示常規是建構的。想像一下主流親密關係,日常生活從家庭、教育、媒體、規範都建構著「異性戀常規性」,分明的二元想像裡有男女版本教戰手冊,召喚個人成為「好」的男或女,準備進入一柔一剛、一主一被、公私分明、「平等」而體面的親密關係。誰會失足?誰能復出? 有了異性戀常規性加持,人們才能對他人感情紛爭振振有詞。
如今,社交網絡提供人們實踐親密性的多元模式,也成為訴訟裡的證據、媒體報導裡的依據。屬於同公司的阿翔和謝忻也是棄女保男,媒體引用兩性作家評論:「幫阿翔重回工作崗位,讓家中的經濟來源能繼續維持,等於在幫Grace的忙」且「經紀公司把阿翔『下架』,多少會『連坐法』波及到浩子」最後「再加上有太多偷吃腥夫能安全下莊的先例」[2],明確點出異男父權紅利如何提供浪子回頭的物質基礎。
" />
文:戴綺儀 近幾個月以來,多起名人的感情糾紛被搬上檯面,像是羅志祥事件引發熱烈討論。本文以至少一方公眾人物的台灣網路新聞為例,思考親密關係如何改變
目前衛福部在長照2.0政策下,已在全省設立84個認知症(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除1個是以民間團體名義承接服務,其背後也與其他83個一樣都是醫院來承接,衛福部為求政策績效,快速達標,運用對醫院掌握行政管理與監督權,也寄望醫院能提供認知症照護服務,但政策思維上,衛福部可能至今尚未清楚什麼是生活照護?生活照護與醫療照護有何不同?遑論生活照護需要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認知症「以人為本」的跨領域整合照護的服務,在於每一個案都是獨立個體,有其生命史、疾病類型、病程階段、現存能力、個性、家庭關係、生理、心理、共病、多重用藥、居家環境、經濟、教育等條件或背景,少有人是一樣,自然需要量身裁製,但政府欠缺跨領域整合服務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遑論台灣醫學及護理教育也都欠缺這方面課程,如何能要求照管中心或共照中心的個管師來做。更何況每一病程狀況均不同,共照中心若無法事前教導家屬,等到家屬從照護過程中領悟到,病程又退化到下一階段,讓家屬永遠活在懊惱與痛苦中。它是在各種不同狀況與情境下,針對他人與我們本身的需要而持續出現的反應。分工容易產生資訊與服務碎片化、無法提供認知症家庭所需單一而系統化的照護服務協助,更何況大部分認知症家庭都是新手,無法分辨所需,更無法瞭解政府長照2.0服務是否能解決他們的困擾,在跌倒中爬起,由於認知症病程階段不同且長,往往好不容易才摸索出照護方法,長者又有新的狀況出現,照護過程是充滿挫折與艱辛,為何會如此?政府長照2.0的服務為何不能提供有效及系統化服務? 關鍵是出現於醫療掛帥的政策思維,欠缺「以人為本」的跨領域整合照護的知識與技能,更輕忽認知症在生活照護的重要性與專業性。到中重度階段,身體的照護程度比重越來越高,清潔、移位、翻身、吞嚥、口腔衛生、營養維持等,均是高齡護理、口腔護理、營養學等的領域,怎麼能不學習與練習。
今年台灣有本翻譯著作《照護的靈魂》(The Soul Of Care)出版,故事是敘述一位著名的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教授凱博文(Arthur Kleinman),在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妻子過程中,才意識到照護所涵蓋的領域之廣,遠遠超出醫學的範疇,不時讓他氣餒,清楚點出美國醫學教育也未能提供照護上所需的知識與訓練。書中是這樣敘述的: 照護是以關係為中心,給予照護和接受照護是一種分享禮物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給予並接受關心、肯定、實質的協助、情感上的支持、道德上的團結一致,以及持續不變的生命意義,一份複雜而不完整的意義。
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雖是腦部退化性綜合症候群,在醫療上常求診於神經內科,也有向身心 (精神) 科問診,認知症是以生活照護為主,需要跨領域服務,從神經醫學、高齡醫學、高齡護理、口腔學、營養學、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老人心理學、老人社會學、社工概論、團體動力學、文化人類學等,但醫療掛帥的台灣,仍是看不到真正「以人為本」的認知症照護服務,雖有長照服務,但都是碎片化及服務者導向的服務。照護是行動、實踐和表現。
新的觀念與做法,若是無決策者願意真心推動,永遠流於口號,再加上教育系統欠缺專業師資,政府也無心建立系統化的教育時,觀念更難落實,口號持續在社會流竄,直到發生嚴重問題,看是否引起媒體報導、輿論關心,督促政府重視,倘若三分鐘熱度一過,沒有團體持續關注及推動,水過無痕。認知症本身涉及認知功能的逐漸退化,自然屬於神經醫學的領域,更尤其不同類型認知症是根據腦部不同部位功能缺損程度不同來判斷,腦部不同部位的功能又影響到生活自主能力的發揮,如果家屬無法從醫師確診過程中得到這方面知識,也無法從共照中心個管師評估過程得到協助,讓家屬如何順利進行生活照護,只能瞎子摸象,跌跌撞撞進行照護。
照護是陪伴某人度過他們驚慌與傷痛的經驗。它是協助、保護,以及為了避免陷入進一步的困難而未雨綢繆。由於專業分工、功能分化,在醫療上出現的是以器官為主的專科醫療服務,甚還有次專科等的分工,當身體器官或功能出現複雜的狀況時,往往就必須跨專科進行會診,如果無法進行會診,患者就必須在不同診間跑來跑去,當此類型患者人數增加,需求增高時,精打細算的醫院為降低成本,開始出現特殊跨專科的門診服務,譬如癌症,開始提供跨領域醫療服務,這是醫療的思維。同時,95%的認知症患者都是65歲以上的長者,高齡者容易出現多重共病、多重用藥、甚至跌倒、肌少症、衰弱等議題,這正是高齡醫學所關注的領域。
譬如:阿茲海默症患者是以記憶功能缺損為主,但他先缺損的是短期記憶,並非所有記憶立即消失,仍保有長期記憶,即使短期記憶先受損,但面對患者所關心的事務,他會特別「用心」去記,家屬若無法理解此一現象,容易認為:認知症長者是故意搗蛋,有的時候會記得,有的時候卻「故意」不記得,更不懂得如何協助長者用何種方法或工具來「記住」重要的訊息照護是行動、實踐和表現。
到中重度階段,身體的照護程度比重越來越高,清潔、移位、翻身、吞嚥、口腔衛生、營養維持等,均是高齡護理、口腔護理、營養學等的領域,怎麼能不學習與練習。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雖是腦部退化性綜合症候群,在醫療上常求診於神經內科,也有向身心 (精神) 科問診,認知症是以生活照護為主,需要跨領域服務,從神經醫學、高齡醫學、高齡護理、口腔學、營養學、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老人心理學、老人社會學、社工概論、團體動力學、文化人類學等,但醫療掛帥的台灣,仍是看不到真正「以人為本」的認知症照護服務,雖有長照服務,但都是碎片化及服務者導向的服務。
今年台灣有本翻譯著作《照護的靈魂》(The Soul Of Care)出版,故事是敘述一位著名的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教授凱博文(Arthur Kleinman),在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妻子過程中,才意識到照護所涵蓋的領域之廣,遠遠超出醫學的範疇,不時讓他氣餒,清楚點出美國醫學教育也未能提供照護上所需的知識與訓練。更何況每一病程狀況均不同,共照中心若無法事前教導家屬,等到家屬從照護過程中領悟到,病程又退化到下一階段,讓家屬永遠活在懊惱與痛苦中。
認知症「以人為本」的跨領域整合照護的服務,在於每一個案都是獨立個體,有其生命史、疾病類型、病程階段、現存能力、個性、家庭關係、生理、心理、共病、多重用藥、居家環境、經濟、教育等條件或背景,少有人是一樣,自然需要量身裁製,但政府欠缺跨領域整合服務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遑論台灣醫學及護理教育也都欠缺這方面課程,如何能要求照管中心或共照中心的個管師來做。目前衛福部在長照2.0政策下,已在全省設立84個認知症(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除1個是以民間團體名義承接服務,其背後也與其他83個一樣都是醫院來承接,衛福部為求政策績效,快速達標,運用對醫院掌握行政管理與監督權,也寄望醫院能提供認知症照護服務,但政策思維上,衛福部可能至今尚未清楚什麼是生活照護?生活照護與醫療照護有何不同?遑論生活照護需要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是協助、保護,以及為了避免陷入進一步的困難而未雨綢繆。由於專業分工、功能分化,在醫療上出現的是以器官為主的專科醫療服務,甚還有次專科等的分工,當身體器官或功能出現複雜的狀況時,往往就必須跨專科進行會診,如果無法進行會診,患者就必須在不同診間跑來跑去,當此類型患者人數增加,需求增高時,精打細算的醫院為降低成本,開始出現特殊跨專科的門診服務,譬如癌症,開始提供跨領域醫療服務,這是醫療的思維。
認知症本身涉及認知功能的逐漸退化,自然屬於神經醫學的領域,更尤其不同類型認知症是根據腦部不同部位功能缺損程度不同來判斷,腦部不同部位的功能又影響到生活自主能力的發揮,如果家屬無法從醫師確診過程中得到這方面知識,也無法從共照中心個管師評估過程得到協助,讓家屬如何順利進行生活照護,只能瞎子摸象,跌跌撞撞進行照護。新的觀念與做法,若是無決策者願意真心推動,永遠流於口號,再加上教育系統欠缺專業師資,政府也無心建立系統化的教育時,觀念更難落實,口號持續在社會流竄,直到發生嚴重問題,看是否引起媒體報導、輿論關心,督促政府重視,倘若三分鐘熱度一過,沒有團體持續關注及推動,水過無痕。
同時,95%的認知症患者都是65歲以上的長者,高齡者容易出現多重共病、多重用藥、甚至跌倒、肌少症、衰弱等議題,這正是高齡醫學所關注的領域。它是在各種不同狀況與情境下,針對他人與我們本身的需要而持續出現的反應。
照護是陪伴某人度過他們驚慌與傷痛的經驗。分工容易產生資訊與服務碎片化、無法提供認知症家庭所需單一而系統化的照護服務協助,更何況大部分認知症家庭都是新手,無法分辨所需,更無法瞭解政府長照2.0服務是否能解決他們的困擾,在跌倒中爬起,由於認知症病程階段不同且長,往往好不容易才摸索出照護方法,長者又有新的狀況出現,照護過程是充滿挫折與艱辛,為何會如此?政府長照2.0的服務為何不能提供有效及系統化服務? 關鍵是出現於醫療掛帥的政策思維,欠缺「以人為本」的跨領域整合照護的知識與技能,更輕忽認知症在生活照護的重要性與專業性。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8:12天狐定制
2025-04-05 07:12天狐定制
2025-04-05 06:46天狐定制
2025-04-05 06:39天狐定制
2025-04-05 06:39天狐定制
2025-04-05 06:23天狐定制
2025-04-05 06:02天狐定制
2025-04-05 05:42天狐定制
2025-04-05 05:42天狐定制
2025-04-05 05:37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